导入数据...
  
揭开Emoji背后的秘密:探索表情符号如何影响我们的社交记忆与互动
[脑与心理科学研究院]  [手机版本]  [扫描分享]  发布时间:2024年5月16日
  查看:2102
  来源:

在信息爆炸的时代,我们如何高效地处理来自四面八方的信息?尤其是那些承载着丰富情感和社会意义的信息。四川师范大学脑与心理科学研究院郭栋助理研究员课题组通过一系列实验,为我们揭示了面部Emoji在视觉工作记忆中的独特地位,以及它们与人类面孔在认知处理上的紧密联系。

这项研究系统地比较了Emoji、简单形状、以及人类面孔在视觉工作记忆中的处理能力。通过四个实验(共涉及315名参与者),结果发现,尽管Emoji在视觉复杂性上明显高于简单形状,但它们在视觉工作记忆中的容量却与之相当,并且显著超过了复杂刺激(人类面孔)的容量。

image.png

1 (A)刺激材料 (B)工作记忆任务的流程图

这一发现可能归因于Emoji的整体处理方式。正如实验二所示,将Emoji倒置或打乱时,其在视觉工作记忆中的表现受到了显著影响。这一结果不仅进一步证实了Emoji的整体处理特性,也为我们理解其在社会交流中的作用提供了新的视角。

image.png

2 (A)实验1结果图 (B)实验2结果图

此外,实验三发现,在视觉工作记忆中,Emoji相比简单形状具有更高的优先级。而实验四则揭示了Emoji的视觉工作记忆能力与高级社会认知功能(如心智理论)之间的密切联系,这种联系与人类面孔极为相似。

image.png

3 实验3结果图

image.png

4 实验4不同负荷下不同刺激材料的工作记忆容量

image.png

5 Emoji、简单图形和人脸的RMET得分与工作记忆能力之间的相关性

这一研究成果不仅为我们揭示了Emoji在认知处理中的独特机制,也为我们理解其在社会交流中的广泛应用提供了科学依据。Emoji之所以能够在现代社会中广泛流行,或许正是因为它们能够像人类面孔一样被处理为社会信息,引发社会认知机制,同时又能够像简单形状一样被高效地处理,对认知资源的需求极低。

该成果发表在Computers in Human Behavior (JCR一区,中科院心理学一区TopIF = 9.9),通讯作者为四川师范大学脑与心理科学研究院郭栋助理研究员,第一作者为该课题组2021级在读硕士研究生李毓文和2022级在读硕士研究生张丹丹。郭栋助理研究员课题组将继续深入探索Emoji在认知科学和社会学领域的应用,以期为人类社会的数字化转型提供更多有价值的见解和启示。我们坚信,随着研究的不断深入,Emoji这一小小的数字符号将在未来发挥更加重要的作用,成为连接人与人之间情感的桥梁。

 

文献信息:Yuwen Li, Dandan Zhang, Xin Liu, & Dong Guo# (2023). Processing facial emojis as social information: Evidence from visual working memory for facial emojis, simple shapes, human faces, and their relations to theory of mind. Computers in Human Behavior. (JCR一区,中科院心理学一区TopIF = 9.9)



(微信扫描分享)
编辑:脑与心理科学研究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