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绪是人们最为关注的心理过程之一,它不仅影响个体的学习生活及人际交往,而且与焦虑抑郁等心理疾病密切关联。以往的研究证据表明杏仁核是人类大脑中处理情绪的重要区域,它在结构上由基底外侧核(BLA,the basolateral amygdala)与中央内侧核(CMA,the centromedial amygdala)两个亚区组成,具有不同的功能(BLA和CMA分别在情绪信息的输入加工和行为反应的产生中发挥重要作用)。前人研究发现杏仁核亚区与个体的自发情绪调节过程存在关联,且受损的杏仁核亚区和额叶皮层的功能耦合与情绪调节失调有关。另外,以往的研究认为情绪反应的减少是有效情绪调节的结果,情绪反应可能与杏仁核亚区通路的活动及其功能耦合有关。因此阐明情绪反应降低的神经机制有助于揭示杏仁核亚区的不同神经通路在情绪调节中的作用。然而目前我们仍不清楚不同杏仁核亚区和额叶皮层的功能耦合是介导自发情绪调节过程的,对这一问题的深入研究有助于理解不同额叶皮层与杏仁核亚区是如何相互作用从而支撑起个体对情绪反应的自动化调节。
为了澄清上述问题,我院情感认知与调控实验室(ACRLab)负责人袁加锦教授带领团队在神经影像学旗舰期刊NeuroImage(中科院一区,IF5=6.682)发表了题为“Functional coupling of the orbitofrontal cortex and the basolateral amygdala mediates the association between spontaneous reappraisal and emotional response”的学术论文。研究结合了个体差异与广义心理-生理相互作用(gPPI,generalized psycho-physiological interaction)的方法,对杏仁核亚区与额叶间的功能耦合如何参与不同的自发性情绪调节过程进行了探究。
本研究采用了传统的图片观看任务(负性,中性)并利用个体差异方法检测了个体在自发情绪调节过程中杏仁核亚区功能耦合的变化。首先,我们使用情绪调节问卷(ERQ, Emotion Regulation Questionnaire)对被试的两种情绪调节策略(认知重评和表达抑制)在日常生活中的习惯性使用进行了测量。考虑到多种情绪调节策略可能会在自然情绪唤起的情况下使用,我们还测量了被试在图片观看任务中实际使用这些策略的自我报告得分(ERT, Emotion Regulation in Tasking-state)。随后通过gPPI方法与相关分析考察个体在自发情绪调节过程中前额叶和杏仁核亚区功能耦合的变化。最后使用中介分析探究自发情绪调节、杏仁核子区功能耦合与情绪反应之间的关系。
全脑与行为数据分析的结果表明,相比于观看中性图片,个体在观看负性图片时的双侧杏仁核活动与情绪主观评分均显著上升(图1 A-B)。
图1
对双侧BLA和CMA的BOLD信号变化百分比(PSC,Percent signal change)与自发重评和抑制得分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双侧BLA 的PSC与自发重评得分呈负相关(图2 B&C),左侧CMA的PSC与自发抑制得分呈负相关(图2 D)。
图2
进一步以双侧BLA和左侧CMA作为种子区域进行了种子点到体素的功能连通性分析。结果表明右侧OFC-BLA功能耦合增加与自发重评得分呈正相关关系,左侧dlPFC-CMA功能耦合增加与自发抑制得分呈正相关关系(图3 A-D)。
图3
更重要的是,该研究采用中介分析发现右侧OFC与BLA的功能耦合部分中介了自发重评和情绪反应之间的关系(图4)。这说明OFC对BLA活动的调节可能是特异性的,且对于改变自发重评时的情绪反应是必要的,这也为干预和治疗受损的情绪调节能力提供了新思路。
图4
研究结果表明,自发重评与右侧眶额叶(OFC,the orbitofrontal cortex)-BLA的功能耦合有关,自发抑制与左侧背外侧前额叶(dlPFC,the dorsolateral prefrontal cortex)-CMA的功能耦合有关。进一步的中介分析则表明在自发重评过程中OFC对BLA活动的调节可能是该策略改变个体情绪反应的关键。该研究不仅证明了不同的额叶-杏仁核亚区通路支持不同形式的自发情绪调节,而且揭示了OFC与BLA的神经通路在自发重评中的重要作用,为干预和治疗受损的情绪调节能力提供了新的视角。
该项工作由我院袁加锦教授担任通讯作者,团队在读博士生高伟为第一作者,合作者包括美国新泽西理工学院Bharat Biswal教授,团队已毕业博士生、曲阜师范大学青年教师陈圣栋以及复旦大学吴欣然博士。研究得到国家自然科学基金(31671164,31971018)和重庆市研究生创新研究项目(CYS18131)的支持。
四川师范大学情感认知与调控实验室长期致力于情绪调节的认知神经机制及功能提升研究。近期编制了国际上首个标准化的情绪调节启动材料库,构建了情绪调节的综合评估指标,阐释情绪调节(尤其是自动化情绪调节)的认知神经机制以及功能提升途径。创新性成果在《Neuroscience & Biobehavioral Reviews》, JAMA旗下综合期刊《JAMA Network Open》,牛津大学主办的《Social Cognitive & Affective Neuroscience》, 美国心理学会(APA)旗下的情绪研究旗舰期刊《Emotion》,神经影像学旗舰期刊《NeuroImage》, 以及《心理学报》、《科学通报》等重要杂志发表。成果被写入《应激与心理健康牛津手册》(Oxford Handbook of Stress and Mental Health),被《Neuroscience & Biobehavioral Reviews》编委作为亮点文章同期点评,其学术观点被Psychological Bulletin, Journal of Applied Psychology, Emotion Review,Journal of Occupational Health Psychology等权威杂志多次正面引用、介绍和推荐阅读。
参考文献:
Gao W, Biswal B, Chen S, Wu X, & Yuan JJ* (2021). Functional coupling of the orbitofrontal cortex and the basolateral amygdala mediates the association between reappraisal and emotional response. NeuroImage, 117918. doi:10.1016/j.neuroimage. 2021.117918
Gao W, Chen S, Biswal B, Lei X & Yuan JJ* (2018) Temporal dynamics of spontaneous default-mode network activity mediate the association between reappraisal and depression. Social Cognitive and Affective Neuroscience, 1-13. doi:10.1093/scan/nsy092
Yang J, Yan X, Chen S, Liu W, Zhang X, Yuan JJ*(2021). Increased Motivational Intensity Leads to Preference for Distraction over Reappraisal During Emotion Regulation: Mediated by Attention Breadth. Emotion, doi:10.1037/emo0000977
Yuan JJ*, Liu WJ, Liang QD, Cao XY, Lucas MV, Yuan TF*(2020).Effect of Low-Frequency Repetitive Transcranial Magnetic Stimulation on Impulse Inhibition in Abstinent Patients With Methamphetamine Addiction A Randomized Clinical Trial. JAMA Network Open, 3(3):e200910. doi:10.1001/jamanetworkopen. 2020.0910
Yuan JJ*, Tian Y, Huang X, Fan H, Wei X,(2019). Emotional Bias varies with Stimulus type, Arousal and Task setting: Meta-analytic evidences, Neuroscience and Biobehavioral Reviews, 107, 461-472
高伟, 陈圣栋, 陈永强, 何飞澜, 杨洁敏, 袁加锦*(2020)情绪调节策略的使用与转换:认知灵活性的促进作用.科学通报. doi:10.1360/TB-2020-1035
袁加锦,张祎程,罗利,陈圣栋,茹怡珊 (2021) 中国情绪调节词语库的初步编制与试用. 心理学报, 53(5): 1-19 doi:10.3724/SP.J.1041.2021.001
编辑:脑与心理科学研究院
地址:(狮子山校区)成都市锦江区静安路5号 (邮编:610066) (成龙校区) 成都市龙泉驿区成龙大道二段1819号 (邮编:610101) © All Right Reserved . 四川师范大学 版权所有 (四川师范大学网信处制作维护) 蜀ICP备05026983号 信息管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