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类与生俱来就具有社会天性,被拒绝可能会在情感上令人痛苦万分。心理学家亚伯拉罕·马斯洛(Abraham Maslow)和其他理论家认为,对爱情和归属感的需求是人类的基本动力。根据马斯洛的说法,所有人类,即使是性格内向的人,也需要能够给予和接受爱心,以保持心理健康。因此,人们有强烈的动机去形成和维持关爱的人际关系。人们既需要稳定的社会关系,又需要与这些关系中有令人满意的互动。如果缺少这两种成分中的任何一种,人们将开始感到孤独和不快乐。因此,被拒绝对个体来说是一个重大威胁。实际上,大多数人的焦虑与害怕都和社会排斥有关。
图1 被拒绝的孩子更有可能在学校和操场上被欺负(维基百科)
当一个人被故意排出在社交关系或社交互动之外时,就会发生社会排斥。社会排斥可以通过欺负、取笑、嘲笑、无视及沉默体现,被拒绝的经历会导致孤独,自卑,攻击性和沮丧等不良心理后果,它还可以导致不安全感和对未来拒绝的敏感度提高等问题。
研究表明,人在受到社会拒绝时,自身社会需求受到影响,且伴有强烈的负性的情绪和反刍式思维,最终可能诱发反社会(Gerber and Wheeler, 2009)。
那么被“拒绝”后,大脑活动会发生变化吗?答案毫无疑问也是肯定的。Eisenberger 等人(2003)在science发表了一篇名为:Does Rejection Hurt? An fMRI Study of Social Exclusion的实证研究。他们采用了橄榄球范式(Cyberball)诱发被试的社会排斥体验,然后使用fMRI记录每个被试在受到社会排斥时的大脑响应。发现相比于社会接纳条件,前扣带回和腹侧前额叶在社会排斥时有更强的激活。
注:橄榄球范式:该范式是一款网络电子游戏,需要实验参与者提供自己的照片和姓名。实验参与者在接到球的时候可以选择把球传给其他玩家。在社会排斥条件下,实验参与者只有第一次会接到球,之后只在另外两个玩家之间互相传递。而社会接纳条件下,每个参与者接到别人传球的概率是相等的。
社会排斥带来负面影响有多大程度上改变人们的心理健康状态呢?本学院雷怡教授团队在《NeuroImage》(JCR排名1区,近五年影响因子:6.9)杂志上发表题目:Social exclusion influences conditioned fear acquisition and generalization: A mediating effect from the medial prefrontal cortex的文章给了我们新的启示。社会排斥可能提高社会焦虑症,广泛焦虑症等心理疾病的易感性。具体来说,研究通过探究社会排斥后的恐惧学习和泛化的活动是否存在异常,判断社会排斥对焦虑症的影响。该实验选择44名健康大学生(21名女性,年龄18-25岁)。其中社会排斥组为23人,社会接纳组为21人。右利手,视力矫正视力正常。排除精神疾病和神经系统疾病。并且在特质和状态焦虑、抑郁和拒绝敏感性,和心理弹性量表上对两组被试进行了平衡。在社会排斥之后进行了经典恐惧学习和恐惧泛化范式,并且记录了被试行为数据,皮肤电指标和前额叶的近红外数据。结果发现:社会排斥CS+诱发的电击预期评分小于社会接纳CS+,社会排斥CS-要高于社会接纳CS-。在恐惧泛化阶段,社会排斥组相比于社会接纳组诱发更高的电击预期评分。皮肤电结果发现社会排斥组相比于社会接纳组诱发更高的皮肤电反应。在恐惧泛化阶段,社会排斥组相比于社会接纳组诱发更高的皮肤电反应。fNIRs结果发现,在恐惧习得阶段,社会接纳组的CS+诱发的内侧前额叶相应要显著高于CS-,并且也显著高于社会排斥组的CS+。
在恐惧泛化阶段,通过对恐惧泛化的斜率进行分析发现。社会接纳组的恐惧泛化斜率(Beta= -0.505, SD= 0.82)和社会排斥组的斜率(Beta = 0.125, SD = 0.625)存在显著的差异(t = -2.888, p = 0.006)。最后把内侧前额叶作为中介变量。社会排斥作为自变量,行为结果作为因变量进行中介效应模型进行分析发现:内侧前额叶充当了社会排斥影响恐惧学习的部分中介效应。bootstrap分析发现,效应在0.005-0.153之间。
研究结果提示我们,社会排斥削弱了恐惧学习和泛化,并且是通过干扰内侧前额叶进行工作的。社会排斥可能会增加某些焦虑疾病的易感性。而心理弹性可以在某种程度上抵御社会排斥对恐惧学习和泛化的负面影响。内侧前额叶的激活在社会排斥影响恐惧学习中起到部分中介效应的作用。
Reference:
https://en.wikipedia.org/wiki/Social_rejection
Gerber, J., & Wheeler, L. (2009). On being rejected: A meta-analysis of experimental research on rejection. Perspectives on Psychological Science, 4(5), 468-488.
Eisenberger, N. I., Lieberman, M. D., & Williams, K. D. (2003). Does rejection hurt? An fMRI study of social exclusion. Science, 302(5643), 290-292.
Haoran, Dou, Yi, Lei, Xiaojun, Cheng, Jinxia, Wang, & Leppänen, H., Paavo. (2020). Social exclusion influences conditioned fear acquisition and generalization: A mediating effect from the medial prefrontal cortex. NeuroImage, 116735.
编辑:脑与心理科学研究院
地址:(狮子山校区)成都市锦江区静安路5号 (邮编:610066) (成龙校区) 成都市龙泉驿区成龙大道二段1819号 (邮编:610101) © All Right Reserved . 四川师范大学 版权所有 (四川师范大学网信处制作维护) 蜀ICP备05026983号 信息管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