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四青年节”背景介绍:
“五·四青年节”源于中国1919年反帝爱国的“五四运动”,五四爱国运动是一次彻底的反对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爱国运动,也是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始。1939年,陕甘宁边区西北青年救国联合会规定5月4日为中国青年节。
在历史长河中,有无数英雄为国家和人民保驾护航,他们或许永载史册,或许默默无闻。他们敢于为真理和正义而战,挺起脊梁,朝气蓬勃,不畏黑暗,勇敢发声。历史前行,先驱不会湮没;岁月流转,五四精神永存。
在“五·四青年节”来临之际,我们通过“云实践”的方式,依托网络、电话进行了人物访谈。本次活动旨在聚焦身边人物,展现他们曾经辉煌的时刻,展现中国人民为了国家、甘愿奉献自我的强大气魄。
(一)
访谈主题:党龄半世纪,抗洪守一线
访谈对象:欧阳小年同志,退休党员,党龄55年
访谈记录:
(注:Q:采访人;A:被采访人。下同)
Q:爷爷您好,能不能跟我讲讲您的入党历程?什么时候入党,为什么入党,当时在做什么?
A:我十九岁就入党了,是在1965年申请,1966年5月22日入党。当时是国家号召知识青年上山下乡,就有了这样一个机会。入党后,也就是1966年11月就去到大队——也就是现在的行政村——担任支部书记。1968年成立了革命委员会,我成了乡里的秘书,1969年又担任了湖西乡湖山大队支部书记。
Q:那些年间我们的家乡(江西省九江市彭泽县芙蓉墩镇)是不是还没有像去年这么严重的洪水灾情?
A:是的,洪灾大概是从1995年开始严重起来,1995年、1996年、1998年、1999年,我们经历了四次大洪水,尤其是1998年。后来再就是去年夏天(2020年7月),你也能感受到,暴雨持续不断,芙蓉墩镇龙王庙堤段的情况又属于最难防的内湖水位,和长江大堤完全不一样。所以7月11日号召成立了防汛抢险队的时候我就去了,组织上信任我,让我担任了抢险队队长。
Q:您都73岁了,这么大年纪还去第一线呀,奶奶不会担心吗?
A:奶奶虽然担心,但还是非常支持的。毕竟这是我们的家乡,我们自己的生活呀。再说,还是我比较担心她,她身体不太好。不过现在有手机,什么情况都可以连视频看到。
Q:抢险队一共多少人?有没有年轻人?有没有女同志参加?
A:一共52个人,全是男同志。年轻人都出去打工了,大部分是60岁左右的,70岁以上的有5、6个,30岁以下不到10个。
Q:这次抗洪历时多久?主要是做什么呢?
A:一共是32天,主要工作就是灌沙包、扛沙袋。其他零零碎碎还有开会啊,值班巡逻啊,围绕这个险情去安排工作。
Q:这期间有没有回过家?
A:没有。我们定了“三不准”规则:不准回家、不准喝酒、不准打牌。空闲时间只能睡觉。就在别人的平房里打地铺,铺张席子就睡了。不过家里人可以过来探望,你父亲途中就跑来慰问了,还给大家拎了无籽西瓜哈哈。
Q:除了这件事,这32天里还有没有什么事情让您感触较深?
A:有两点吧。一是领导到位的行为和解放军不怕死的精神都很让我受感动;二是这次的物资准备很充分,要什么有什么,后勤保障也很好,吃的、喝的、口罩啊都送到了,夏天蚊子多,还给我们发了蚊香。
Q:有没有什么话想对年轻人或年轻党员说的?
A:年轻人要珍惜现在的时光,好好工作,回报社会。
(二)
访谈主题:扶贫济困,你我同行
访谈对象:陕西省榆林市绥德县农业农村局周剑同志,扶贫工作者,共产党员
访谈记录:
Q:麻烦您做一个简单的自我介绍
A:我是陕西省榆林市绥德县农业农村局的周剑,是一名扶贫工作者,一名共产党员。
Q:请问您开展扶贫工作大概有多长时间呢?可以大概介绍一下您平时的扶贫工作职责吗?工作中的难点在于?
A:我自2015年开始任绥德县义合镇梁家坬村第一书记至今,多次被评为市县优秀第一书记、优秀共产党员、先进工作者。
没有什么特定的动机,就是响应党的政策,看到农民生活条件艰苦,只想着能为他们做点力所能及的工作,干点实事,努力帮他们改善生活环境,提高生活水平。
当时梁家坬村属于软弱涣散村,村里的基础设施非常薄弱,就连村委会的八孔窑洞都只有一孔能利用。村民的生活条件十分艰难,生活环境十分贫瘠,扶贫的任务也十分艰巨。
我们在认识到扶贫的要点、难点之后,五年多来,有针对性地投资三十多万元新修了三十五公里生产道路、投资二十多万元维修了村委会、投资二十五万元新栽太阳能路灯七十一盏、投资十五万元对村内环境进行了整治、先后投资170多万元新修水井两处、水塔两个、以及管道八公里、投资四十多万元新建文化广场及红白理事场所、投资十五万元新建老年幸福院、新栽核桃820亩。
鉴于村集体经济薄弱,下一步准备搞个养殖合作社,负责全村的羊养殖的技术保障、销售等问题。为村民创收、提高生活水平创造条件。
Q:请问疫情期间你们的工作开展有什么变化吗?疫情带来了哪些困难?
A:因为村子偏僻,所以疫情对扶贫工作影响不大。
Q:请您举一个印象深刻的扶贫工作事例
A:驻村这么长时间,我和村民们的感情很好,已经是扶贫战线上的共同努力的战友。每次到村,村民们都说着“周书记回来了,周书记回来了……”,我听着心里暖暖的。在我们共同努力为村子建设一段时间后,就连村里的残疾人都硬要给我送点自己种的菜,我不肯收,结果他眼泪都下来了,等我收下他竟然挂着泪花笑了……这个事情给我印象非常深刻。
Q:请问您有对青年人在这一方面能做什么的看法和建议。
A:不管我们干什么,只要拿出你的真心,就没有感动不了的人;只要我们全心全意干一件事,就没有干不成的事!
(三)
访谈主题:医护冲在前,防控在一线
访谈对象:抗疫一线医护人员(重庆主城指定隔离医院)
访谈内容:
Q:您好,请问您在医院工作大概有多久了呢?可以简单的介绍一下您平时主要的工作内容吗?
A:李**,27岁,现在医院工作2年,护理岗位。疫情期间的主要工作为:为患者进行静脉输液,发放口服药,发放食物,发放餐点,进行病区消毒,床单位消毒等。
Q:疫情期间工作过吗?接触过新冠患者吗?
A:在2020年新冠疫情爆发之后,我们医院成为重庆市主城新冠肺炎患者定点接纳医院,所以在疫情期间我们必须接触新冠患者。
Q:请问新冠疫情期间你们工作忙吗?对普通患者和新冠患者,医院的政策大概是什么样的呢?
A:工作非常忙,我们负责隔离区,意味着隔离区的一切都需要我们来安排和执行,小到为每位患者发放食物和饮品,以及餐后收拾。新冠患者来到医院后的一切都需要我们提供,衣食住行,我国对于新冠患者的政策是:凡是中国籍的新冠患者在医院产生的所有医疗费用全部由国家承担。
Q:请问疫情期间有没有让你特别崩溃的瞬间呢?比如说见不到家人,休息时间特别少等。
A:其实真正面对患者,处理医疗方面的工作还好,但是由于新冠病毒是传染性病毒,我们设置了专门的隔离区,在隔离区工作需要穿专用的防护服,从开始穿上防护服到脱下防护服总共工作8个小时,为了不浪费任何一套防护服,我们在工作期间经量不吃东西,不喝水,因为怕上厕所,拉肚子。不然就需要重新换掉防护服,又冷又饿,穿着尿不湿,小便只能解在里面,然后还要继续工作完毕才能脱掉工作服交班。这是让我最崩溃的事情。
Q:中途想过放弃吗?是什么促使你坚持下来的呢?
A:我觉得我还是很自豪的,哪怕很崩溃也没有想过要放弃,之所以能坚持是因为我们有着一支团结的队伍,有着我们的主任爸爸和护士长妈妈,让我们没有一切后顾之忧。
Q:请问您在医院的时候,有没有让你印象特别深刻的的事情呢?可以跟我们具体描述一下吗?
A :疫情期间,有一次我上班之前刚好遇到生理期,我又属于生理期量大并且有时会痛到直不起腰来的那种,那天我从床上爬起来,我室友,一个特别瘦小的小姑娘刚熬过一个夜班,回来才睡3小时,问了我是不是生理期了,我说是,她说第一天她帮我上吧,我这个状态不太行,并且估计纸尿裤也撑不了8个小时还得浪费一套防护服。于是我回到床上抱着热水袋,真的就像小时候课本里写的那样,她瘦小的背影一下就伟岸起来了。
Q:请问您们有没有碰到特别不配合的患者吗?最后是怎么解决的呢?
A :其实也是有的,我们在疫情期间有个大叔核酸检测为阳性,到我们医院来隔离治疗,他因为是无症状患者,所以精神头还挺好的,又很害怕隔离,他就觉得自己没事,结果是有问题,拒不配合治疗,再开始进行流调的时候也不太配合,后来我们主任和护士长跟他沟通了三个小时,他的儿女跟他开视频劝解他,才化解了他的心结,最后配合治疗,痊愈出院了,出院的时候拉着我们主任的手又是道歉又是感谢,搞的我们大家也哭成一团。
Q:如果以后您有了孩子,您愿意您的孩子继续从事您的行业吗?
A :讲实话我其实是不愿意的,虽说白衣天使甘于奉献,但是我的孩子我希望他能比较轻松的生活。我是希望可以生个女儿,但是医护人员需要昼夜倒班,常常刚适应了一个班次又要换到另一个班次,比较辛苦,对女孩儿的身体来说是不太好的,又加上没有正常的节假日,我还是希望以后我的孩子能在大家都团圆的时候陪在身边。当然这个最终也不是我能决定的,如果以后她真的喜欢这个行业,愿意投身到医疗事业中来,我也是会全力支持的。
Q :您认为从事医疗行业最可贵的品质是什么?
认真负责,坚持奉献吧。从事医疗行业,一丁点的差池就是人命关天,容不得一点马虎。所以认真负责是每一位医护人员必须拥有和时刻追求的品质,只有我们足够认真负责,才能解决患者的困难,共同营造良好的医患关系。而坚持奉献则是医护人员需要长期追求的品质了。很多时候医护人员的工作强度高条件差,很多时候真的很难坚持,但是我们在选择这个行业的时候就秉承着救死扶伤的使命,特别是像今年,真的是国家需要我们人民需要我们,我们更是应该义不容辞,坚持奉献,用我们的专业来回报大家的信任。
Q :最后您有什么想要分享的吗?可否给大家一点小小的建议呢?
A :第一是,希望大家在日常生活中多注意自己的身体,少熬夜多运动,增强自己的抵抗力,少吃奇怪野生的东西。只有大家保护好自己的身体,才能少生病,也减轻医疗负荷。
第二,目前疫情虽说得到一定控制,但是还有很多地区情况依旧严峻,所以大家还是要多注意防护,口罩要戴,不要跟风不戴,勤洗手,家里常消毒,少聚会,减少感染的机会。希望我们可以早日回到不拥戴口罩的日子。
(四)
采访主题:传递希望,播种未来
采访对象:重庆市合川区邓洁同志,山区支教老师
采访内容:
Q:请问一下您支教有多长时间呢?支教的地点是在哪里呢?
A:我的支教时间迄今为止已经有两个月了,哈哈当然这算不上是很长的时间。支教的地点在酉阳县板溪镇,也算是一个比较偏远的地方。
Q:可以介绍一下您支教的内容吗?
A:我支教的内容主要是一年级下册数学和三年级下册科学的教学内容。
Q:请问是什么动力让您决定并坚持支教的呢?
A:我决定并坚持支教的动力是更多的是想要学习一些教学经验同时也可以帮助其他的人吧。因为像现在我们这个年纪和所处的年代,就越来越能感受到教育的重要性。我觉得这是一件特别有意义的事情,而且我其实蛮喜欢小孩子的,也蛮喜欢教师这个职业的。
Q:在支教的过程中,有没有什么是让你觉得比较困难的呢?印象最深刻的事情是什么呢?
A:困难肯定是有的,倒不是环境的关系,而是在管理学生的时候。因为一个地方风气影响着学生,这里大部分学生都是留守儿童,很多孩子可能缺乏家庭的教育,所以在面临学校教育的时候,就会比较调皮。我印象最深刻的就是他们很多时候并没有那么爱干净,指甲里都有点脏脏的。当然作为一个老师,我认为我应该去正确地引导他们,教育他们。虽然我支教的时间并不长,经验也还不足,但我还是希望能够做到最好。其实这些小孩子都还蛮单纯的,毕竟是小孩子嘛,还是要给他们一个快乐的童年。
Q:您觉得支教的同学和城里的同学有什么不一样的地方吗?
A:嗯…我觉得和城里学生的区别主要是,他们可能缺乏一种对于学习的态度,可能还是跟家庭教育有一定的关系。另外就是他们的学习层次和标准有些不同,城里的孩子可能在上基础课程之外,还会报各种兴趣班。而镇里的孩子就着重于基础,因为毕竟条件有限嘛。虽然与过去相比,现在的支教环境和政策好了许多,但是我觉得对于课程多样性这方面,其实是需要再加强的。特别是这种爱玩的孩子,就更应该去培养他们的创新性思维。
Q:最后,请问您有什么话需要分享给大家,或者需要传达给那些孩子们的吗?
A:我的分享很简单,想做什么就着手去做,趁着现在有想法,虽然和你之前想的会有所不同,但是这也是一种别样的经历;想对孩子们说,尽管身边的人都放弃了你,但自己不能放弃自己。国家永远是你们坚强的后盾。
青春无悔,筑梦前行。无论是过去还是现在,总有人在前进的路上披荆斩棘。正如李大钊和李政道先生所说的:“青春之字典,无‘困难’二字,青春之口头无‘障碍’之语;唯知雄飞,唯至本期自由之精神,其僻之思想,锐敏之直觉,活泼之生命,以创造环境,征服历史”。时代在前进,当代青年也在不断书写新的篇章。让我们一起迎风高昂,歌颂伟大的祖国,共迎“五·四青年节”,共创华夏盛世文明!
注:由于涉及个人隐私且尊重采访对象的意见,以上部分信息进行打码处理。
小组成员:华巧玲、欧阳婕妤、田若伊、代佳佳、谭丽莎、刘洋
编辑:脑与心理科学研究院
地址:(狮子山校区)成都市锦江区静安路5号 (邮编:610066) (成龙校区) 成都市龙泉驿区成龙大道二段1819号 (邮编:610101) © All Right Reserved . 四川师范大学 版权所有 (四川师范大学网信处制作维护) 蜀ICP备05026983号 信息管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