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入数据...
  
什么样的家庭教育会导致孩子害怕交往?——家庭与儿童社交焦虑
[脑与心理科学研究院]  [手机版本]  [扫描分享]  发布时间:2023年11月3日
  查看:677
  来源:

作者:雷怡  万家铭 

 

你的孩子见到陌生人就躲吗?或者远远地看见老师、熟人甚至同学就悄悄地走另一条路?或者每当被提问就面红耳赤结结巴巴?

希望孩子能够良好地适应社会,能够交上一批好朋友,至少能够和外界人群和睦相处,这是每个家长对孩子的期盼。因此,面对刚刚放学的孩子,我们经常会问:“你今天在学校过的怎么样?有没有和其他同学交朋友呀?”

从上幼儿园开始,孩子便开始不断地接触除家庭外的世界,而和其他孩子建立一段友谊正是他们与外界沟通的重要方式,友谊可以令孩子们解世界、他人和自己。

然而有些家长却注意到,自己的孩子从小就显得特别的“害羞”“内向”,在同龄孩子与其他孩子在操场上欢快地玩耍时,自己的孩子却总是独自待在一边。“哎,我家的孩子呀,跟家里人说话没问题,一旦面对陌生人,他就僵住了,眼睛都不敢看对方,害怕得不得了。”家长们如是说。

image.png

读到这里,如果您的第一反应是:哎呀妈!我家的孩子就是这样!那么,您的孩子很可能就有“社交焦虑”的心理问题了。

社交焦虑是什么呢?社交焦虑是被广泛关注的心理健康问题,其特征是在各种社交场合下都会产生明显且持续的恐惧。社交焦虑的儿童在社交中的行为表现通常是害羞、紧张、退缩、压抑甚至是逃避的,他们回避社交,担心别人会因为自己的社交表现而不喜欢自己,并伴有生理上的不适症状,如出汗、脸红、心慌、口吃等。

image.png

很多家长对自己孩子的“内向”也十分着急,担心孩子难以融入集体。自己孩子的社交焦虑究竟是因何产生的?是天性如此,还是后天引起的,和自己的家庭教育有没有什么关系?本文就是基于这个疑问,试图探究家庭环境与孩子社交焦虑的联系。

近期,笔者在国际权威的焦虑障碍杂志Journal of Anxiety Disorders (SCI一区,影响因子 = 13.711) 上发表了题为“Association between negative parent-related family interactions and child social anxiety: A cross-cultural systematic review and meta-analysis”(父母消极的家庭互动与儿童社交焦虑的关系:一项跨文化系统综述和元分析)的文章。

image.png

该文章采用元分析方法,系统检索了中英文数据库(包括PubMed, PsycINFO, Web of Science, CNKI, WanFang, and VIP),从最初的5771篇文献中筛选出涵盖全球14个国家的85项研究进行整合分析,揭示了家庭互动与儿童社交焦虑的联系。

家庭是孩子的第一所学校,该文章的研究结果再次证明了这一观点,发现孩子的社交焦虑实际上与家庭的三种“消极互动”紧密关联

1.  亲子间的不安全依恋

    亲子间的依恋类型分为四种,分别是:安全型依恋,回避型依恋,矛盾型依恋以及混乱型依恋。安全型依恋是最良好的依恋类型,孩子对父母是信任的,会与父母进行稳定的沟通,可以在家庭关系中感受到安全感。而剩下的三种依恋类型都属于不安全型,回避型依恋的孩子习惯于掩盖自己的负面情绪,回避和父母的交流;矛盾型依恋的孩子的态度则“忽冷忽热”,一会儿愿意沟通,一会儿又不愿意了,他们的这些看似矛盾的行为实际上是为了获得父母的注意;而混乱型依恋的孩子则是以上几种的结合,他们一边想与父母亲近,一边又恐惧与父母亲近,有时候连孩子自己都不清楚自己的行为目的。

image.png

该文章表明,家长与孩子间的不安全依恋方式是造成孩子社交焦虑的第一个重要原因。亲子间淡漠或矛盾的情感联系很可能会导致孩子无法与父母产生安全的依恋,孩子逃避与父母交流,或是情绪不稳定,沟通交流“时好时坏”。孩子在家庭中也缺乏安全感,因而必然缺乏在家庭沟通中的信心,也会影响他们与外界的沟通。

2.   时常发生的“家庭矛盾”

    本研究表明,家庭冲突同样会引起孩子的社交焦虑。家庭冲突包括父母间的冲突和亲子间的冲突,例如争吵、言语纠纷、敌意、甚至打骂等。时常发生的家庭矛盾会给孩子传递一种不安全的社交信息,引起孩子对社交的恐惧,进而让他们逃避社交,害怕社交。其中,特别是与父母相关联的家庭矛盾,更是让孩子倍感不安全,过分敏感的孩子甚至会责怪自己,担心是自己的降世而导致父母吵闹。

image.png

3.   过度限制孩子的行为或习惯性拒绝孩子

    父母养育孩子的习惯与方式也与孩子的社交焦虑紧密联系。澳大利亚的心理学家于1997年提出,父母很容易陷入两个教育孩子的“误区”,一是过分控制孩子的行为,二是对孩子的所有行为都表达出反对。有些家长会出于保护的心态去掌控孩子的行为,本意是好的,但是如果达到过度控制的地步,就会让孩子失去与他人交往的自主性,让孩子“不知道如何与他人交往”。同理,家长在教育孩子时,可以针对孩子错误的行为以纠正,给孩子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但如果总是对孩子所有的行为都全盘否定,会打击孩子人际交往的信心,容易滋生孩子的社交焦虑。

image.png

“原来是这些原因引起了我的孩子社交焦虑!”看到这里,有些家长恍然大悟,但又随即产生了疑问:“如果我的孩子现在已经存在社交焦虑的问题,或者有这种倾向,我们要如何做,才能改善孩子的这一问题呢?


结合以上研究结果,本文也给出了几种家庭教育的“小诀窍”,以改善孩子的社交焦虑,塑造孩子人际交往的信心。

1.   与孩子多交流,建立安全稳定的情感连接。

无论平时工作多么忙,都可以每天抽出一段固定的时间去和孩子交流。交流时可以多听听他们说的话,问问“今天在学校发生了什么事情呀?”“有没有什么有趣的事想和爸爸妈妈分享呢?”一是能了解孩子的需求,增进亲子间的感情,给予他们与人交往的信心,二是能鼓励孩子大胆开口,锻炼他们的社交表达能力。

image.png

2.   及时与家庭成员沟通,化解矛盾。

当父母间起冲突时双方要及时沟通,和平交流,孩子耳濡目染,更容易知晓人际冲突时如何处理矛盾。当亲子间发生冲突时,作为家长可以去主动和孩子沟通,询问他们的想法和原因,鼓励孩子和自己一起解决家庭矛盾,树立他们人际交往和处理社交矛盾的信心。2021年,在深圳卫视的一档家庭教育访谈节目中,中国心理学会时任理事长李红教授曾经说过:最好的家庭教育,其实是爸爸爱妈妈,妈妈爱爸爸。因为只有这样,家庭才可能营造一种良好的氛围,避免无谓的矛盾和争吵。

image.png

3.   给予孩子情感支持,鼓励孩子社交,适当教给孩子社交技巧。

对于孩子在社交中表现出的“内向”,家长可以表现出支持、理解和耐心。家长可以与孩子沟通,找到他们害怕社交的原因,鼓励他们描绘事情的全貌,与孩子一起找到他们恐惧社交的原因所在,进而寻求解决的方法,打消他们在社交中的消极想法,从而培养正确理解他人的技能。

除此之外,有些孩子心理上的恐惧也会反应在身体上,他们在社交场合紧张焦虑的时候,会产生脸红、发抖甚至想吐的症状。这时候可以提醒孩子,紧张的时候身体也会有反应,让孩子了解自己不适的原因,告诉他们,可以尝试深呼吸,慢慢放松,调节一下。

家长可以引导并鼓励孩子社交。人际交往中往往迈出第一步是最难的,因此最开始家长可以帮助孩子去接触伙伴,比如,邀请小伙伴来家里一起玩等等;在孩子逐渐接触小伙伴的时候适当教给他们一下交往的小技巧,例如,送点小礼物给小伙伴之类;也可以教孩子们一起谈论一些彼此都感兴趣的话题,主动分享一些自己喜欢的小零食给对方,学会在对方帮助自己后说“谢谢”。但不需要干涉太多,留足够的时间和空间让孩子去尝试下一步,给孩子信心和耐心。

最后,家长们切记,当观察到自己的孩子可能有“社交焦虑”的时候,家长自己不要先紧张焦虑起来。事实证明,我们自己年轻的时候也可能曾有过社交焦虑,但随着与社会的不断接触,我们几乎都能学会如何与社会交流,这是个体经验不断增长的过程。因此,完全不必紧张。

image.png

科普文献源文

Lei, Y., Wang, Y. Y., Wan, J. M., Patel, C., & Li, H.* (2023). Association between negative parent-related family interactions and child social anxiety: A cross-cultural systematic review and meta-analysis. Journal of Anxiety Disorders, 102771. https://doi.org/10.1016/j.janxdis.2023.102771



(微信扫描分享)
编辑:脑与心理科学研究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