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入数据...
  
催产素调节大脑早期面孔区对面孔的个体身份加工与种族分类加工
[脑与心理科学研究院]  [手机版本]  [扫描分享]  发布时间:2021年9月1日
  查看:612
  来源:

相信很多人有过这样的体验:在国内认识新朋友新同事时,很容易记住他们的样貌,下次见面时也能够轻松分辨他们的身份。但是出国旅行或看外国电影时,总是觉得外国人的样貌都很像,不容易分辨识别。这是人类进行面孔加工时普遍存在的一种现象——同种族偏向(“own-race bias”),可以表现为对同种族的面孔进行个体化加工(区分个体是张三李四),而对异种族的面孔进行分类加工(统一归类外国人)。因为我们在日常生活中接触更多的是同种族的个体,而且从进化的角度来看,异种族作为一个群体可能意味着一种威胁。所以这种面孔加工的同种族偏向具有一定的社会适应性意义。并且已有研究发现这种对种族面孔的个体与分类加工特征,可以在人脑早期面孔加工区的神经反应上有所体现。

 

催产素作为一种人脑中固有的神经肽物质,已被普遍认为具有促进社会适应的作用。那么催产素能否通过调控早期面孔区的神经活动方式,调控个体对不同种族面孔的加工,从而促进社会适应,是本研究试图回答的问题。

 

本研究以神经活动的重复抑制(repetition suppression)现象为基础,即连续出现的两个刺激如果在某一特征上相同(例如相同身份或相同种族),与连续两个刺激在这一特征上不同(例如不同身份或不同种族)相比,对这一特征敏感的神经元活动强度会降低。这种神经元的重复抑制的现象可以被视为神经元对这一特征进行选择性加工的证据。本研究借助面孔身份和面孔种族的重复抑制(repetition suppression)效应为指标,考察早期视觉通路中的面孔特异性脑区FFA和OFA(FFA: 梭状回面孔区;OFA:枕叶面孔区)对面孔身份信息和种族信息的选择性加工(即对身份的重复抑制效应和对种族的重复抑制效应)是否以及如何受到鼻吸入催产素的调控。

 

实验共召集了46名男性志愿者分为两组参与实验,实验前采用鼻喷剂的方式,一组施加催产素另一组施加安慰剂(生理盐水)。随后为被试先后呈现两张面孔图片,这两张面孔可能具有相同或不同的身份,以及相同或不同的种族。被试需要通过按键完成第二张面孔的性别判断任务(图1)。整个过程通过功能磁共振成像技术(fMRI)记录被试的脑活动,并通过独立的定位扫描任务获取每个被试的双侧FFA及OFA作为兴趣区(ROI)。


image.png

结果发现,对于右侧FFA区域,催产素显著降低了身份的重复抑制效应(同种族异种族均如此),并提升了种族的重复抑制效应。即催产素的施用使得FFA区域对面孔身份的个体化加工受到抑制,但其对面孔种族的分类加工得到一定程度的提升,提示了催产素在神经元的层面上可以促进个体对他人种族信息的早期加工。对于左侧OFA区域,催产素对身份重复抑制效应的影响受到了种族信息的调控,即催产素扩大了同种族与异种族之间在面孔身份个体化加工上的差异(图2)。

image.png

他人的身份信息和种族信息作为重要的社会性线索,其在大脑中的早期加工受到催产素的调控,这些发现与前人研究中催产素可以增强个体对社会信息敏感程度并促进社会适应的结论相一致。本研究的创新之处在于,首次揭示催产素能够调控种族面孔的个体化加工和分类加工,并借助功能磁共振技术和重复抑制范式,从神经元层面解释催产素如何调控早期面孔区对面孔身份和种族信息的选择性加工。

 

本研究近期发表在国际著名神经成像期刊Cerebral Cortex(中科院一区),第一作者为东北师范大学心理学院刘一副教授,四川师范大学脑与心理科学研究院院长李红教授与刘一副教授作为论文的共同通讯作者

 

原文链接如下:

https://academic.oup.com/cercor/advance-article/doi/10.1093/cercor/bhab277/6356875?guestAccessKey=32c9f9a9-eb54-46f6-8fe9-6acfd19d4a17



(微信扫描分享)
编辑:脑与心理科学研究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