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入数据...
  
王一峰副研究员获国家社科基金一般项目立项
[脑与心理科学研究院]  [手机版本]  [扫描分享]  发布时间:2020年9月28日
  查看:761
  来源:

国家社科基金教育学课题立项名单于2020年9月7日正式公布,四川师范大学脑与心理科学研究院王一峰副研究员申请的国家一般项目“基于神经节律的学龄前儿童注意训练研究”(项目编号:BBA200030)成功立项。此前,王一峰副研究员已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项目《低频稳态脑响应的认知神经机制研究》及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注意网络训练及脑可塑性模型》等一系列注意力和脑信号处理方面的课题。本次国家社科基金一般项目结合最新的儿童注意发育理论、注意节律理论,抓住3-6岁这一最优干预窗口,通过节律训练简单、高效地提升儿童注意力,并通过行为学和脑电技术检测训练效果,从而提出科学的儿童注意力训练策略,以期大力提高儿童的注意和学习能力。

注意是对一定对象的指向与集中,是学习、记忆、自我调节能力的重要基础。注意出现问题会严重影响儿童的心理健康,给学业、生活、事业和社会造成沉重负担。我国政府发布的《健康中国行动——儿童青少年心理健康行动方案(2019—2022年)》指出,儿童青少年心理健康是关系国家和民族未来的重要公共卫生问题。据统计,我国儿童注意功能不足或异常占比6.3%,高于5%的世界平均水平,因此对儿童注意力进行训练迫在眉睫。

当前儿童注意力训练主要由商业公司主导,形式雷同、原理较为陈旧、缺乏前沿科学理论的支撑。本项目基于最新的注意节律理论,开创性地采用视觉、听觉相结合的跨通道节律刺激范式开展儿童注意力训练。该范式通过神经夹带原理诱发神经振荡;通过信号变异性原理,使神经活动幅度在受刺激的频率上大幅增加,有效提升神经活动的效率和可塑性,从而使认知活动更高效;通过多感觉通道刺激,使神经响应不仅局限于感觉皮层,而是通达负责执行功能的前额叶,从而调节高级注意功能。

该项目的总体目标是设计简单、科学的儿童注意力训练策略,从而有效促进学龄前儿童注意力的发展,不仅具有独到的学术价值:

(1)整合注意功能发育理论和注意节律理论;

(2)通过节律训练干预神经振荡,丰富和发展神经可塑性理论;

(3)探索科学的注意功能干预策略,发展教育心理学的儿童课程设计理论。

还具有极富推广性的应用价值:

(1)提出提升注意功能的新思路和新方法,弥补现有干预方法的不足;

(2)提供提升注意功能的科学训练体系,可形成课程引入校园;

(3)可推广应用于注意缺陷多动障碍等有注意缺陷儿童的注意功能干预。

总体而言,该项目不仅具有重大的理论意义,而且对提升我国的人才竞争力,减轻学校、家庭、社会和医疗负担,构建和谐社会具有极其重要的现实意义。



(微信扫描分享)
编辑:脑与心理科学研究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