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入数据...
  
磁共振脑成像中心
[脑与心理科学研究院]  [手机版本]  [扫描分享]  发布时间:2022年5月11日
  查看:2082
  来源:

image.png

磁共振脑成像中心创建于2021年,中心的建立实行开放共享的磁共振脑成像中心。旨在通过多学科交叉、科技创新及国内外合作,建立世界一流的脑成像科研教学基地。开展具有国际前沿水准的磁共振成像科学研究,为脑科学及神经影像领域的应用研究提供先进的科研支撑中心,推动脑成像技术在脑科学和临床转化医学中的应用。中心目前拥有Siemens 3T Prisma磁共振成像系统,并配备了先进的视觉、听觉刺激系统及磁共振兼容的生理多导系统,眼动等系统。平台集设备的先进性、功能的系统性、研究层次的多样性为一体,为相关领域科研工作提供集成技术支持。秉承川师大“重德、博学、务实、尚美”的校训,脑成像中心坚持开放共享、协同合作的服务宗旨,面向国内外研究人员开放。磁共振脑成像技术主要应用于脑智发育、认知学习原理解析在内的认知神经科学研究。该中心在原创性研究、面向国家重大需求的应用、社会服务等方面已取得了卓越的成果,支撑了校内外众多科研项目,包括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青年项目,国家社科基金项目,四川省科技厅、社科基金项目等多项重要课题。

 

磁共振成像(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MRI)技术,或功能磁共振成像(Functional MRI)是一种非常有效的研究脑功能的非介入技术,已经成为最广泛使用的脑功能研究手段。最早起源于1991年春天,美国麻省总医院(Massachusetts General HospitalMGH)的磁共振研究中心利用磁共振成像生成反映脑血流变化的图像。它虽然是一种非介入的技术,但却能对特定的大脑活动的皮层区域进行准确、可靠的定位,空间分辨率达到2mm,并且能以各种方式对物体反复进行扫描。fMRI的另一个特点是,能实时跟踪信号的改变。例如在仅几秒钟内发生的思维活动,或认知实验中信号的变化。时间分辨率达到1s。大批的脑科学研究人员已经开始从事磁共振功能神经成像的研究,并将它应用于认知神经科学。医学领域的迫切需求也进一步促使fMRI技术的发展,一些在病理方面的应用已初见端倪,例如利用扩散(Diffusion)成像和灌注(Perfussion)成像技术对大脑局部缺血进行诊断等。



(微信扫描分享)
编辑:脑与心理科学研究院